推荐:
小品屋> 明星资讯> 电影《栀子花开》观影感
《栀子花开》影评:踮起脚尖的高度
发布时间:2015-07-15

  (文/影舞者)这个夏天在影院看了连续上映的两部国产青春片,感觉有点像置身冰火两重天。前面的《少年班》走黑色边缘路线,主人公们各种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有种少管所的即视感。然而远看乌烟瘴气,离近了才发现原来是导演夹带私人情怀所致,这让别人不太好意思指指点点。而接下来的《栀子花开》,像同名歌词里唱的,“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扮成一副清甜可人的妆容贩卖光阴啦、友情啦等等大众情怀。在此,得感谢导演,感谢片方,这一回“大众”总算可以作为消费者名正言顺地主(jin)张(qing)权(tu)利(cao)了。

  俗话说“不打胎,无青春”,《栀子花开》在这方面还是值得表扬的。当女主冒着迟到半节课的风险背对着楼梯每迈上一级台阶就俯视着男主说上一句“我离你一步远了哦……我离你两步远了哦……我离你三步远了哦”时候,那宛如康师傅茉莉清茶广告的画风在时刻向你我显摆它的傻、白、甜。老实说,用镜头、情节、演技等硬指标来评价这片是不靠谱的,因为它在这方面不是不行,而是没有。拿情节来说,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倒还算各就各位,但关键情节点的衔接基本无逻辑可言。比如,我们不知道另外两个女孩为什么突然那么坚决地放弃去巴黎深造,不知道万事皆空的情况下张老师几句白开水一样的废话怎么就能让男主重拾希望,不知道最后两支水火不容的乐队如何化干戈为玉帛,也没能见证到男女主人公和好如初的情景——就让我们姑且认为导演是为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才有意搞出辣么多“留白”好了,虽然,这并不是商业片的玩法。

  想用一句话概括《栀子花开》的故事不容易,它前后有多条线索,而草率的结局却把所有矛盾都消解在了一场叫“梦想之夜”的毕业晚会上。大家突然一下子忘掉了所有痛苦和不快,冰释前嫌,欢聚一堂,像庆祝六一节那样快快乐乐地迎接毕业。仿佛歌舞青春,实现梦想,就是这么 easy。遥想电影开头,面瘫女主(天哪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面瘫”)和她的酱油姐妹跑过校园招聘会摊位时喊道“我们才不属于这种破地方呢!我们的未来在巴黎”!从世界顶尖学府到毕业晚会的舞台,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影片一头一尾之间的落差弥补得未免太轻易。不过导演显然不会在意这些细节,他只想告诉观众一切都不是事儿,反正有梦想就好喽!至于那些为了现实放弃梦想的,直接去死就好喽!所以另外三个酱油早早地就领了便当(还是以车祸这种惨烈的方式),而她们生命的代价只是女主为失去闺蜜而哀叹自己的命途多舛……如果现在的广电总局坚决要做内容审查,如此三观不正的玩意儿怎么没把它审掉呢?

  嗯,扯远了,在“梦想之夜”还是让我们继续谈“梦想”。

  影片中,女主角说她之所以爱芭蕾是喜欢踮起脚尖看到远方的感觉。可我想说要真是这样就好了,至少还能踏踏实实地站在地球上接接地气。然而悲催的是,不接地气才是时下国产商业片的流行趋势:有多少电影都在把青春、梦想、爱情当口号喊,然后华丽变身,“嗖”地一下甩下世俗的包袱平地升仙?当创作者们从根儿上不去琢磨或者索性不明白生命的意义或价值,生命里那些美好的事物只能沦为符号。至于《栀子花开》,它在追赶时尚潮流的路上一不小心冲到了前列,其中所谓“梦想”之类连符号都不是,只是没有任何所指的空泛幻象。现在看来,片中那辆灯火辉煌的废弃公交车恰是关于本片自身的一个隐喻。暗夜里空寂的停车场犹如脱离现实的异度空间,光影迷幻固然引人遐想,但事实上报废公交车就是报废公交车,你真能指望它载着你上路远行吗?

  不得不说,何老师是个通透人,清楚这部处女作本身值几斤几两,更清楚来看电影的一大部分观众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因此在片尾把自己装进彩蛋原封奉上,这足以让冲着导演而来的粉丝们大呼值回票价。提起这个我无意冒犯谁,只是忽然想到当我们作为消费者时,很多时候所消费的不正在自己的欲望?